首页—正文
分享到:
澄迈以一株地瓜苗串起一条产业链
2024年05月17日 08:53 来源:海南日报
澄迈桥头地瓜。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
澄迈桥头地瓜。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
骑行队伍驶过澄迈桥头镇沙土村地瓜田。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
骑行队伍驶过澄迈桥头镇沙土村地瓜田。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
外国游客在澄迈桥头镇采摘地瓜。 本报记者 高懿 摄
外国游客在澄迈桥头镇采摘地瓜。 本报记者 高懿 摄

  ■ 本报记者 高懿

  眼下是地瓜收获时节,澄迈县桥头镇地瓜种植户杨文科的电话再次“热”了起来,不仅经销商找上门下订单,还有电商订单不断涌进。

  看着接连不断的地瓜和地瓜苗订单,杨文科不禁想起去年全面推广“两刀苗”的时光,“多亏了农业专家倾囊传授地瓜种植知识,2023年底我就在自家地里种上新苗,给大家‘打样儿’。”

  “种一棵有担当的地瓜,做一番甜蜜蜜的事业”,这是桥头镇发展地瓜产业的思路。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,澄迈以一株地瓜苗串起一条产业链,纵贯育苗、种植、消费、文旅等各个环节,使之成为有效衔接、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。

  “地瓜教授”传真经

  “朱教授在出薯前特意嘱咐我,有条件可以再追一次肥,我照做后,这块地的地瓜产量提高了25%左右,口感大幅度提升。”在杨文科的地瓜地里,他单手拿起一个大甘薯递给海南日报记者,“你看,这匀溜的薯形。”

  杨文科口中的朱教授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朱国鹏。看着种植户们喜获丰收,深耕地瓜行业多年的朱国鹏自豪地说:“推广体系成熟的技术,让农民受益是我们的初心。”

  2023年,澄迈地瓜产业依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团队,与遗传改良、栽培与土肥、病虫草害防控等领域专家学者合作,引导种植户科学掌握种薯技术,扎实推动桥头地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,打造“政产学研用”紧密联系的攻坚团队,推动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。

  “虽然现在桥头地瓜的种植方式较为规范,但离绿色高效标准化种植方式还存在一些距离。”朱国鹏告诉记者,在种植过程中,他时常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教学,不仅教农户科学的种植方式,也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,以此为将来储备一批专业技术人员。

  “我唠叨最多的便是要起高垄、高密度种植,注意多施有机肥,同时种植地瓜苗要保持水平或船形的手法进行扦插,不是垂直栽插,才能保证结果均匀。”朱国鹏笑着说,种植过程中要“边试验边示范”,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发现并逐步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。

  通过这种运作机制,澄迈不仅能便捷获得研究专家和单位的技术成果,也能邀请体系专家前往当地开展技术指导,及时解决产业瓶颈问题。朱国鹏说,体系打破了区域和专业局限,形成以助农增产增收为核心的专家团队,不但可以围绕产业重大关键共性问题协作攻关,也能全方位高效应对产业上的突发事件。

  二刀繁苗更高产

  “听说你们今年地瓜产量很高,产量如何?用的是什么苗?”……这几日,桥头镇沙土村地瓜育苗大户谢成儒经常接到省内外客户订苗的电话,他总会信心满满地回复:“产量超预期,单亩产量提高1000斤、产值提高3000元。”

  眼下,产自沙土村的桥头地瓜名声在外,攒下来的客户上万。“今年的地瓜苗会更抢手。”谢成儒说,他如此判断的底气,是由一根根长约20厘米的地瓜苗撑起来的。

  走进谢成儒的百亩育苗基地,一垄垄双行并排生长的地瓜生机盎然,他头戴草帽、手拿弯刀,检查地瓜叶片的生长情况,为来年的繁苗作准备。

  近年来,随着桥头地瓜品牌知名度提升,市场需求量也渐大,提升产量迫在眉睫。

  除了扩大种植面积,桥头地瓜开始从繁苗工序入手,从大规模种植五刀苗,转变为种植二刀苗。

  何为两刀苗?

  “我们将粗壮、高产且优质的地瓜藤进行留存,并加以培育,在地瓜藤生长至60公分时,从藤端开始进行修剪,且一条藤只剪两次,只为保留出最鲜嫩、毒性最小的地瓜苗。”沙土村致富带头人王文克告诉记者,经过两次切割的地瓜苗组织细胞更为活跃,不仅老化率低,且苗体内的病毒积累量少,也更加高产。

  此前,桥头镇均种植剪过五茬的地瓜苗,但发现苗易老化。随即便不断实验减少繁苗茬数,并于2023年试种二刀苗。到今年收获时,发现植株长势旺,田间发病率显著降低,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。

  “苗好,价格肯定不差。”王文克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:使用二刀苗的成本与此前相比变化不大,但每亩产量由3000斤提至4000斤,产值提升3000元。

  有了技术的加持,桥头地瓜的故事越写越精彩。长久以来,地瓜一直以鲜食为主,附加值较低,对此澄迈推出地瓜拿铁、地瓜面条等新品,市场反响不错。

  除了桥头地瓜,澄迈多个农产品在产业发展中,坚持把良种良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“生命线”,全面落实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推广,用科技赋能打造优质产品,推动农业产业稳产增产、畅销增效。

  打造文旅新场景

  近日,澄迈县第十二届桥头地瓜文化节在沙土村举办。绿油油的地瓜田在阳光的映照下更显生机盎然,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。

  黄云与爱人的缘分,与地瓜文化节密不可分。“每年的地瓜节都是我们重要的纪念日。”黄云回忆起和爱人在第一届地瓜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,嘴角克制不住地上扬,“若不是这场庆祝丰收庆典,我们也不一定会相识。”

  据了解,桥头地瓜文化节作为澄迈一年一度的重要节庆和特色活动,已经举办12年,不仅带动地瓜产业的发展,也助推澄迈休闲农业旅游的蓬勃发展。

  黄云说,希望桥头地瓜文化节能够延续并创新发展,成为特色文化盛宴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桥头地瓜。

  在山东游客张佳佳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攻略里,其中一项重要内容,就是到澄迈沙土村拍一组精致的地瓜采摘照。

  自驾的、骑行的、跟团的……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澄迈段通车以后,来沙土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。

  “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人在这里拍摄采摘地瓜的写真,如今这个心愿真的实现了。”张佳佳说。

  当前,澄迈也正依托环岛旅游公路,谋划与旅游文化配套服务的新型项目,将以桥头地瓜元素为主,打造桥头沿线乡村旅游点,让“文旅+”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,实现“吃住行游购娱”一条龙服务。

  (本报金江5月16日电)

原标题:育苗、种植、文旅……澄迈以一株地瓜苗串起一条产业链 “土疙瘩”焕发新“薯”光

编辑:陈少婷